CIS - IET中-英國際學術交流月活動順利舉行
為加快儀器強國建設,推進國際學術對話和科研合作,助力會員打造國際學術交流平臺,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CIS)、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主辦,西安交通大學、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空間儀器分會、測控與導航技術國家和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承辦,《自動化儀表》和《Instrumentation》協辦的CIS - IET中-英國際學術交流月于2022年12月16日正式開幕,活動以線上方式舉行,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英國工程技術學會官方視頻號同步直播,吸引了超過2150名科技工作者觀看。
此次活動邀請了10位全球儀器儀表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圍繞儀器儀表領域的前沿技術、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等開展交流,共同探討儀器儀表領域發展的新階段、新特點和新趨勢。
盛大開幕
北京時間2022年12月16日下午17:00分許,CIS - IET中-英國際學術交流月正式開幕。西安交通大學韋學勇教授主持開幕式,介紹學術交流月活動背景和內容。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彤致辭,對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概況進行了介紹,強調學會以“開拓、傳承、創新、發展”為工作思路,圍繞新時代科技社團的使命和職責,增強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意識和能力,并感謝合作伙伴IET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英國工程技術學會中國負責人Paulo Lopes先生致辭,強調了CIS和IET的重要合作伙伴關系,并對IET的歷史、概況、涉及領域等進行了簡要介紹。
西安交通大學韋學勇教授主持開幕式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彤致辭
英國工程技術學會中國負責人Paulo Lopes致辭
學術報告
開幕式后,進入兩場學術交流的報告環節。第一場學術交流主題為“先進傳感技術”。本場交流由西安交通大學韋學勇教授籌劃,由西安交通大學李菲教授主持。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約克大學Thomas Krauss教授首先帶來了主題為“高性能低成本生物傳感器”的報告,以解決醫用光學傳感器的高性能和低成本難題為線,分享了具有1pg/ml檢測極限的集成生物感知和光譜分析功能的生物傳感芯片及其優化設計技術。西安交通大學韋學勇教授的報告主題為“探索微機電系統中的非線性現象”,介紹了非線性MEMS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團隊近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微機電系統中幅值飽和、鎖頻和同步等非線性動力學現象的產生機理與調控機制、同步共振增強感知技術、以及新型同步增強MEMS加速度傳感器和倍頻器等前沿技術。英國南安普頓大學Jize Yan教授帶來了主題為“微系統與傳感系統”的報告,重點介紹了高Q值MEMS和光機械系統及其在諧振傳感器、能量收集器和模態局域化傳感器中的應用,它們在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中的實施以及長距離和高空間分辨率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及其在基礎設施健康監測和電池健康監測中的應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邰艷龍教授的報告主題為“用于人機交互電子的柔性感知材料”,從導電、介電、碳基敏感電子墨水的合成,分析了當前的數字化柔性印制方法,以及它們在柔性傳感器、柔性致動器、柔性能量器件等構筑技術。此外,還介紹了面向人機交互的觸覺傳感、運動行為檢測、自適應人造血管、自驅動電源等場景的應用進展。
第一場學術交流合影
第二場學術交流主題為“量子重力探測技術發展與應用”。本場交流由國防科技大學朱凌曉副教授籌劃,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孫遠研究員主持。英國伯明翰大學國家量子傳感與記時技術中心Yu-Hung Lien博士首先帶來了主題為“用于重力圖匹配導航的高帶寬量子重力儀”的報告,介紹了量子重力儀用于自主導航的可行性、關鍵技術、方案設計和最新成果。國防科技大學朱凌曉副教授帶來了“用于野外機動測量的量子絕對重力儀”的報告,介紹了量子重力儀突破小型化、穩定性和可靠性難題,實現在火車、汽車等平臺安裝和野外機動快速測量,為大地基準建設、重力場圖繪制等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法國航空航天實驗室(ONERA)Yannick Bidel博士帶來了“機載和船載量子重力儀”的報告,詳細介紹了量子重力儀開展船載、機載測量的最新成果,并同商用??罩亓x進行了比測,預示??罩亓y量將進入“絕對測量”時代。
第二場學術交流合影
兩場學術交流活動立足中國,放眼世界,通過交流和對話,拓展學科邊界,為會員搭建共融、互通、和諧的交流平臺。相信本次學術交流必能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催生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促進產學研的創新與融合。